欢迎您北京石篆居画廊!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美文欣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浏览文章
李铎:当代书坛的一座里程碑
浏览次数:58639次 更新时间:2016-04-17 16:44:37

注,文章来源:晓风残月的博客


                                    

      尊敬的李铎先生及李长华大姐,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  们、朋友们:下好!


     今天,我异常高兴参加“李铎书艺研究室成立三周年座谈会”。对座谈会筹办方安排我在会上发言,既感到非常荣幸,又感到诚惶诚恐。自己不入书道,是书法艺术的门外汉,在这样一个名家云集,群贤毕至的座谈会上,由我来谈书法大家李铎先生,我怕谈不到点子上,因而又十分不安。出于对李铎先生的尊敬,我想就李铎先生及他的书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虽然是班门弄斧,但其情是诚的,其心是热的。

   一、怎么来认识和理解李铎先生。当然,对李铎先生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在我眼 中,李铎是书法大家,但他首先还是一名军人,是人民的子弟兵,是醴陵人民最优秀的儿子。这一点,我可用事实来说明:2007年秋天,中宣部交给我一个调研课题;就是沿着当时毛泽东同志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路线,考察新时期的湖南农村。当年,毛泽东走了40天,我也走了40天。最后一站到了醴陵,醴陵是李铎先生的故乡。地处湘东边陲,湘赣要冲,素有“吴楚咽喉,湘东明珠”之称。毛泽东当时在醴陵考察了7天,我在醴陵也调研了7天。这期间,我去了左权将军的故乡。那里的路很难走,开始是乘汽车,汽车不能通行的时候,村干部用摩托车带着我;摩托车不能走了,村干部带着我又步行走了几里山路,才到了左权将军的家。1958年因为当地修水库,左权的那个村庄已不复存在。坐在水库岸边,望着左权故居消失的那个地方,村支部书记流着眼泪说:“我们这个村,出了一个左权,如果再出一个李铎就好了。那样,你来这里考察,可以坐着汽车,走遍村村户户。”他说:“李铎先生的那个行政村,因为有了李铎的援助,村村通了公路。”这件事让我感动,所以,我说李铎先生不论是将军也罢,还是书法大家也罢,不论他拥有多少头衔,他首先是人民的子弟兵,是醴陵人民最优秀的儿子,他这一生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乡亲,他知道感恩,他懂得回报。去左权家乡考察那天的晚上,我在李铎先生家乡的乡政府用餐,乡党委书记是一位年轻人,他并不认识李铎先生。他对我说:李铎先生为家乡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善事,为家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会带领李铎的乡亲们尽快走上和谐幸福的小康之路。

    在醴陵县县委宣传部采访时,宣传部一位姓赖的女部长,一笔一笔地给我数着李铎先生给家乡人民做的件件善事、好事,其中有一笔巨资,是用于醴陵中学的改建。而我去的时候,那项工程正在进行。介绍情况的那位部长也不认识李铎先生。记得就是在那位部长的办公室里,我要通了李铎先生的电话,让那位部长与他通话。放下电话,那位部长高兴地跳了起来,口里不停地喊:“我和李铎将军通电话了,我马上告诉爸爸妈妈。”

    作为一名军人,一位书家,在故乡人民心中有这样崇高的威望十分难得。在醴陵,谈起李铎,不识字的农民都能说出他做的件件善事。他们就像是谈论起左权、杨得志一样是那样动心,那样深情。故乡人民对李铎先生赞不绝口,这不得不令我思考李铎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想来想去,我总结了六个字:他是“人民的书法家”。对人民的关爱情怀,才是解读李铎做人为书的关键词。

其次,认识和理解李铎,不能不谈论湖南。湖南这块光荣的土地,在近百年的历史上,为我们中华民族贡献了三位书法大家,那就是:毛泽东、齐白石和李铎先生,为百年的中国书法史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其三,谈论李铎,不能不谈论湖南人的精神。在李铎故乡那一带长不过200公里,宽不过100公里的土地上,出现了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罗荣桓为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万里长征,世界震惊,为这片英雄的土地增添了新的亮色。除这些伟人之外,这片土地上还诞生了一批推翻旧世界的大英雄,他们是黄公略、陈庚、谭政、许光达、左权、肖劲光、杨开慧、胡耀邦、王震、杨得志、杨勇、耿飚、宋时轮等等。他们和战友们一道,开辟了中华民族一个新的纪元。

    这些湖南人的英雄壮举和千秋功勋,让世人深长思考:湖南人的精神是什么?有人说,湖南人的精神,应该是屈原仰首问天的神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该是范仲淹把酒临风的襟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这乐而乐”;应该是谭嗣同的从容赴难,“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应该是杨度的隐忍绝决,“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应该是毛泽东闲庭信步的伟岸,“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应该是彭德怀的忠肝义胆,“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应该是陶铸的革命情怀,“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这些年来,谈论李铎先生,大都是谈论李铎先生的书法艺术,很少从湖南人的精神角度上研究李铎先生。但我以为,湖南人的精神,才是李铎先生人生前进的动力之源,是他的书法艺术之源,是他的大善、大德、大智之源。李铎做人为书的成功,从根本上讲,是源于湖南人的精神。在李铎先生身上,无疑体现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体现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民本思想,体现出陶铸“心底无私天地宽”豁达情怀。那片土地,给他以生命,赋他以理想,寄他以壮志,给他以艺术实践中的超越精神。

   其四,李铎先生艺术的成功,从根本上更是他做人的成功。在当代书坛,能写几个字的,吹虚自己是书法大师、大家者,不乏其人;从来没临过古帖的人,吹虚自己是书坛名家,更不乏其众。而真正名副其实的书法大家李铎,从来不以书法大家自居,始终谦虚谨慎,研习书法,埋头做他的学问,从不去争那些大师、大家的虚名、浮名。但是,事实铁证如山地证实他是中国书坛的真正大家,是人民军队中的头号铁笔。我曾在某宾馆的贵宾室里看到李铎先生书写的毛泽东长征诗那幅条幅,沉雄厚重,苍劲有力,俨然把万里长城和巍巍昆仑搬到了那张素纸之上。观之,让人心情澎湃,激动万分。在另一面墙上,悬挂着另外一位大 师的作品,但那幅作品,就不能像李铎先生的作品这样,给人以力量和冲动。李铎先生的谦虚,让他的一些崇拜者都感到不平,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李铎先生成为中国书坛名家的时候,××先生还不曾涉足书坛呢!旁观者清。这就是旁观者的评价。我相信一向谦虚的李铎先生永远不会说出这种话来,我相信李铎先生永远没有和别人去争书坛座位的傲心。但是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书家作为社会的公众人物,无法拒绝书法欣赏者的评价。这种评价可能会众口不一,但最终会有个客观公正的结果。

    二、怎样来认识李铎先生的书法。

先说李铎的名气。有一次我和朋友谈起明末清初的王铎,朋友立刻纠正我说:“你说错了,北京军博,有个书法家李铎,不是王铎。”可见就目前之中国,李铎先生的名气远远大于明未清初那个书法大家王铎。他们都是以书法而成名的。

书法是驭万为一,以线呈道的艺术。书法是通过抽象的点画字形线条表达主体激情和生命深处难以言状的律动,是极富于表现个性的表现艺术。成熟的书家,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一墨之色,蕴万象之色。

    那么李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书家呢?首先,他是一位军人书法家。相传,毛笔的发明者是秦代的一位将军。毛笔在古代,既是文人的武器,也是武人的文器。书法与兵法常常相提并论。书势这个书法的基本概念,最初就是从武中来的。人们往往从兵势引申到书势、笔势,所以便有了卫夫人《笔阵图》的出现。古人有话:“兵无常阵,字无常体”,即是力求变通,出奇制胜,做到“或气雄不可抑,或势逸不可止。”作为军人书法家,李铎先生的作品,大气雄浑,激情浩荡,气势充沛,劲挺豁达,没有丝毫的扭扭捏捏,没有丝毫故作姿态,几乎每个字,每一行都写得豪宕尽兴,姿态飞动显示出一位将军那种刚强耿直而朴实敦厚的性格。观李铎先生的作品,如同是检视三军,给人一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感觉,你会读到一位战士呼啸前进的雄姿,你会感受到一位书法大将军胸中澎湃激荡的军魂之气、军势之气、军戎之气。让人从作品中,读到了民族的浩然正气,看到华夏的傲然脊梁。不能否认,那更是李铎先生个人素质和道德品格的一种墨化。

    其次,李铎先生是一位书法艺术道路上苦学奋进的书家,他始终行进在一条刻意求精的道路上。他成名很早,但他并没有恃才傲物,浪费才情,而是把这种才气内敛凝聚于学习之上。他在学习上,走的是“渐修”和“顿悟”两条路子,他的学习方法是理性的,喜欢把事物究根问底层层分解,还原成基本要素,然后重新加以发现。他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这种细致观察与领悟。李铎先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学习精神,那就是不断自我否定。他早年学郭沫若,后来学黄庭坚,再反过来学习二王,学习颜真卿,学习米芾,直到现在,他的行书仍留有颜书和米书的经典元素。他学习的历程有三个特点,一是取古人之神。学古并不拘泥于古人,不是一点一画地摹写,而是主张多看、多思、再入神。二是依靠自己的悟性。没有高超的悟性,难与古人神交。李铎先生的悟性主要表现在他善于抓古人长处优点,善于总结历史发展轨迹,善于领会书法的形而上精神,同时能对自己进行不断地反思、否定、修正。三是多读书以提高修养。他认为读书不仅是积累学问,而且还可以加强社会、人生乃至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学问修养是一个书法家人品、书品皆超凡不俗的必备条件。四是,他有一种艺术实践的超越精神。他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他学郭沫若时,很像郭沫若,他学黄庭坚时,很像黄庭坚。但是他慢慢悟到这种“像”,不是成功,而是失败。“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于是,在他的意识深处,保持着一种清醒的创新意识。他痛苦地经历了自己的三次变法后,出现了当下“只有李铎像李铎”的这种独家神韵和大家气象。他的风格不像前人的任何一人,完全超过了前人的规范,在人们想不到的园地里开出了一枝灿烂的风格之花。

    三、关于对李铎书艺研究的一点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致《李铎诗词书法展》的贺信中指出,李铎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大家。从艺70年来,为书法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书法艺术创作和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刘云山指出,书法艺术的繁荣进步,一靠传承积累,二靠创新创造。李铎先生大力提倡继承和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讲发展,在发展的前提下讲继承。其形成以“临、立、变、创”为代表的书法理论体系和艺术风格

李铎先生是当代书坛继林散之、舒同、启功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的书法巨匠,对于中国书坛具有里程碑意义,研究李铎先生的书艺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李铎书艺研究室成立3周年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李铎书艺数据库,完成了《李铎大事记》初稿;积极配合“李铎师生书画展”和“李铎诗词书法展”,出版了《李铎图片集》、《李铎藏印集》和《李铎书艺研究》等等。但我以为,这些工作还不足以反映李铎先生的全貌。研究李铎书艺,不能仅仅研究李铎个人,而应该研究“李铎艺术体系”。李铎对社会、对时代的贡献,更广泛一点说,还包含着“李铎艺术体系”的贡献。这些年来,李铎之所以被社会所承认,被人们所尊崇,除他个人的书法艺术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为我们这个时代培养了一大批书法名家。如苗培红、张坤山、龙开胜、杨明臣、高军法等众多弟子,如灿烂的星群,闪耀在中国书坛的天幕上,他们和李铎先生一道,汇成了中国书坛一道亮丽的风景,即“李铎书艺体系”。如果研究李铎,忽略这个书法群体的存在,李铎先生就失去了“书法将军”的领军意义,也忽略了李铎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在继承与传承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建议研究李铎先生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艺术群体。如同我们研究二王体系,不要忽略了欧阳询、颜真卿,不要忽略了米芾、王铎一样。艺术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长河,那是因为这条大河不是一个人在浪遏飞舟,而是很多人益心励志用生命创造着艺术的辉煌,李铎书艺体系也是如此。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如有不妥,请李铎先生及各位老师朋友批评指正。

    谢谢!

 

                  2012-06-24于北京。

 


原文链接http://blog.163.com/ahlxzhd66@126/blog/static/1635874662012524949178/



【首页】  【返回】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十一号二层1358号  电话:010-8868 2121  QQ:1024613974 Email: jijuzhe1973@126.com
版权所有:北京市石篆居画廊有限公司 京ICP备 14019602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联系+V